- 定陵
- 在长陵西南大峪山下。
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朱翊钧和他两个皇后(孝端、孝靖〕的陵寝。
万历十一年(1583年)朱翊钩趁祭陵之便,带领文武官员、术士、钦天监等在天寿山亲自选定陵址,确定建陵规制。
次年动工,历时六年,役使军匠、工匠达三万余人。
主要建筑有陵门、祾恩门、祾恩殿、明楼、宝城、宝顶和地下官殿。
除明楼、宝顶外,其余建筑屡遭破坏。
法恩殿原面阔七间,清兵入关后被毁,乾隆五十年(1785年)修缮,改为五间,民国初年又遭火焚,仅存遗址。
明楼为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,檐下榜额书“定陵”二字。
四角及合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,枋、椽、斗栱也用石雕。
加饰彩画,坚实美观。
明楼内的石碑,额篆书“大明”二字,碑身刻“神宗显皇帝之陵”。
两侧的宝城,为一圆形城墙,长约750米,砖砌。
垛口仿永陵用花斑石垒砌,清时已毁。
陵院内外,原建有宰牲亭、神库、神厨、朝房、神马房、神宫监等。
地宫位于明楼的正后部,是陵墓的主要部分。
1956年5月进行发掘,出上大量珍贵文物,揭开了地下宫殿之谜,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